骆铁军:抓牢抓实重点工作,推动钢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2023-01-06 736 行业动态

“钢铁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2022年12月3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2023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表示。他进一步指出,得益于多年来持续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奠定的坚实基础,2022年,行业发展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克服了经济运行面临的超预期下行压力,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长期向好的趋势。

 

undefined

钢铁市场和企业经营总体呈现趋稳态势

回顾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骆铁军表示,2022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民经济运行承受了超预期下行压力,钢铁行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行业发展面临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挑战,整体效益指标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面对困难与挑战,钢铁行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决策部署,坚持防疫情和稳经营“双线应对”,积极采取提质降本增效措施,狠抓产销平衡,全面对标挖潜,2022年行业运行总体保持相对平稳,近期钢铁市场和企业经营总体呈现逐渐趋稳的态势。

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钢铁需求下滑,供应相应减少。2022年1月—11月份全国粗钢产量9.35亿吨,同比下降1.4%,粗钢表观消费量8.87亿吨,同比下降2.7%,产销双双呈现回落趋势,预计全年粗钢产量为10.2亿吨左右。二是钢材价格下跌,效益明显下滑。1月—11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23.64点,同比下降13.5%,11月以来价格小幅回升,到12月23日为113.19点,上涨近6%;会员企业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72.5%,利润率1.66%,同比下降3.88个百分点,特别是三季度全季度持续亏损,10月和11月行业效益已呈现企稳回升局面。

2023年,钢铁行业表现如何?骆铁军认为,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3年中国经济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稳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将利好钢铁行业,对钢铁消费形成有力的支撑,但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和制造业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拖累钢铁消费。

“我们判断,2023年钢铁需求或小幅回落,结果究竟如何主要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情况。”骆铁军说。

钢铁协会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五项工作

骆铁军在会上进一步介绍了当前钢铁协会正在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他介绍,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运行形势急剧恶化,协会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针对当期运行和中长期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十条政策建议,包括将焦煤列入电煤统一管理,持续推进和执行粗钢限产计划,加强行业数据治理,细分钢材税号鼓励高端产品出口等。“钢协对十条建议加强跟踪汇报,尽最大可能争取将政策建议转化为实际举措。近期钢铁协会还集中精力研究和推进产能治理与联合重组两大行业基础措施,推进产能置换、超低排放和极致能效三大钢铁改造工程,策划“基石计划”和推广钢结构住宅两大产业发展计划。”骆铁军重点谈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产能治理的新机制。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1月—11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率仅为0.3%,在41大工业行业中排名垫底,说明今年的限产对扭转行业的不利局面作用有限。2022年是实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第二年,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协会监测情况来看,全年粗钢产量预计在10.2亿吨左右。

“明年限不限产、怎么限产?也许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骆铁军表示,协会与有关部委进行了密切沟通,总的看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解决行业问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辅之于政府监管作用。2022年下游需求并不乐观,但钢产量并没有明显下降,尤其在第三季度全行业亏损的时候,一些钢铁企业还在按照边际效益组织生产。有的企业甚至担心产量指标浪费而硬着头皮生产,为完成限产任务,一些地方钢产量统计数据严重失真。“因此,要保证供需平衡和行业的合理利润,首先要在行业内形成市场驱动的自律共识,各企业特别是排头企业要把限产作为主动行为,再加之政府对违规产能限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恶性竞争问题。”骆铁军强调。

第二,行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可行的产能治理新机制,实现常态化自律限产。协会一直在和企业商量如何形成自律机制。反馈的多数意见是以2016年国务院底单和置换产能为基数,实施“两保三限一放宽”,即对合规企业和不合规企业分类处置:对超低排放A级企业、全废钢电炉企业、实质性兼并重组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对违规产能严格限制生产,从以上年产量为基数变为以合规产能为基数来定产量。产能治理是实现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中长期工作,2023年钢铁行业不管是否像2022年一样实施限产,行业自律应发挥更大作用。行业自律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关键在于落实“三定三不要”的生产经营原则,即:以销定产,不要把有限的现金都变成了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为了保持生产规模而产生现金净流出;“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都变成应收款。“‘三定三不要’原则如果能为全行业所接受并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行业形势将会有所改观。”骆铁军强调。

第三是加强数据治理。进一步摸清企业家数、产能、产量、能耗、环保等数据,将统计外产量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

第四是要重点抓好联合重组,夯实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要继续加快推进行业兼并重组,创造条件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助于规范市场有序竞争,让行业自律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大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又明确提出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我国已经站在世界钢铁生产第一线,正在向钢铁强国迈进,但是没有资源强国的保障和支撑,钢铁强国的基础就不会稳固和牢靠。

骆铁军介绍,为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优化原料供给结构,协会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了开展 “基石计划”的建议,从海外矿、国产矿和废钢等铁资源三大来源入手,用2~3个“五年计划”时间,切实优化我国铁资源来源构成。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委对此高度重视,正式启动实施了“基石计划”国内铁矿资源推进工程。一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委和地方建立健全两级推进机制,聚焦项目堵点、难点, “一企一策”“一矿一策”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关地方政府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方案,有力推进工作落实。目前“基石计划”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国内铁矿项目审批明显加快,各地对项目审批的态度由最初的不主动转变到现在的加速度。二是铁矿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前10个月我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3.2%,投资增幅居采矿业之首。三是部分重点项目加快研究推进。目前已有6个重点铁矿项目开建,建成后可新增铁精矿产能近3000万吨,其中全国最大的单体地下铁矿山——鞍山西鞍山铁矿项目于11月16日正式开建。该项目保有资源储量13亿吨,涉及年产铁精矿千万吨级,将为我国贫铁矿资源绿色高效开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协会也在积极开展“基石计划”海外矿开发、废钢回收利用等其他方面的工作。骆铁军指出,对于废钢产业而言,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推进钢铁生产企业和废钢加工回收企业上下游产业联动,促进产业链形成,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并且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废钢的应用。

三是努力实现原燃料保供稳价。
 

骆铁军表示,大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是中长期要解决的问题,而实现原燃料保供稳价则是当前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022年1—11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进口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6%,但仍处于高位,而炼焦煤上升29%,喷吹煤上升27%。铁矿石成本有所减少,煤焦成本明显增加,煤焦成本在生铁成本占比已经超过铁矿石,给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带来较大困难。为此,钢铁协会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建议,恳请将焦煤保供稳价纳入国家调控机制,将焦煤列入动力煤统一管理;进一步强化大宗原料的期货、现货市场监管和反垄断监管等。“有关建议已得到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之中。”骆铁军介绍,同时,钢铁协会与煤炭协会保持紧密交流和沟通,建立协商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在钢铁和焦煤领域继续实行“年度定量、季度定价、保合同履约率”的中长期合同机制,研究开展中长期合同履约自律评估等工作,促进煤钢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季度以来钢铁生产明显回落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自10月底以来上涨超过40%,焦煤价格上涨超过10%,原燃料价格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同时也提醒钢铁企业仍要保持合理生产和原料采购节奏,消除炒作因素。下一步,钢铁协会将继续推动形成煤炭产需平衡新机制,持续推进将焦煤列入动力煤同等管控一体化平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推动煤炭国际贸易自由化。”骆铁军说。同时,针对钢铁产业链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总体“脱实向虚”的现状,根据会员企业反映及其诉求,钢铁协会将组织专业力量就金融衍生品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促进衍生品市场真正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质。

四是全面推进极致能效工作。
 

过去十年,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绩,2021年行业吨钢综合能耗达到549千克标准煤,较2012年下降近9%。2021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了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引导钢铁加快淘汰落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攻关、促进集聚发展。作为工业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行业,中国钢铁行业积极开展极致能效工程。

骆铁军介绍,协会从上半年开始策划并与国家部委多次沟通交流,形成了“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向行业提交技术目录清单、技术能力清单、政策清单三套清单,以及两个标准和一个数据治理系统的顶层设计方案与实施路径。12月9日协会召开了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现场启动会,标志着极致能效工程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这项工程不仅仅是简单地通过节能降本提升竞争力,也是为促进行业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积极开展钢材出口管理政策研究。
 

自2021年国家两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我国钢材出口结构逐渐回归常态。骆铁军介绍,不少企业反映,其生产的高端钢材产品在国际市场打拼多年,取消出口退税以后造成竞争力下滑,特别是部分高端产品竞争力不如日韩钢厂。针对这一问题,他介绍,协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建议在控制一般钢铁产品出口的同时,应鼓励高端产品出口、避免“一刀切”,同时组织行业专家开展高端产品划分和税则号细分研究工作。在综合考虑国家税则体系现状、企业意见等因素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包含47个税则号的钢铁高端产品划分方案,并重点对出口数量较大、企业反映集中的5个税号(非合金镀锌板、合金热轧条杆/盘卷、合金热轧钢板/卷)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税号细分建议上报国务院税则委。

“当然,这5个品种技术上怎么分,确实存在着难度,所以我们跟财政部和发改委等部门反复汇报,就在昨天(2022年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2023年关税调整方案的公告,其中采纳了我们提出的3个税则号细分建议。实际上,国家每年新增列的税号数量十分有限,取得这样的结果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骆铁军表示,下一步还要按国家的政策部署,在限制初级产品出口的同时,鼓励初级产品如钢坯、热轧卷等的进口,鼓励高端产品出口。同时,在高端产品出口方面,将不断完善钢铁高端产品划分方案,继续开展税号细分基础研究工作,为国家对钢材出口的精准调控打好基础。

骆铁军最后表示,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钢铁人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历史机遇,把重点工作抓牢抓实,积极推动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